疫情下,我在Chicago City的生活

有香港的朋友問我,美國人是否仍覺得「戴口罩」此舉無用,或對戴口罩的人心存偏見?亦有身處美國其他州的朋友問我日常生活有什麼改變、一日三餐如何解決。

Clare Huang
7 min readMar 29, 2020

因武漢肺炎在社區爆發,Illinois 州政府上星期六 (March 20, 2020) 發佈了 “stay-at-home” 命令 — — 除了必須繼續工作以維持社會運作的人員 (essential personnel,如:醫護、超巿員工、遞送員、司機… …),其他巿民如非要購買食物或看醫生,一律不應外出。「Social distancing」成了社交媒體上其中一個熱門關鍵字。

有香港的朋友問我,美國人是否仍覺得「戴口罩」此舉無用,或對戴口罩的人心存偏見?亦有身處美國其他州的朋友問我日常生活有什麼改變、一日三餐如何解決。我就在此說說住在芝加哥巿中心所觀察到的事情,以及我的生活吧。

關於口罩

早在二月初,我已提到美國鬧出口罩荒。疫症蔓延到美國後,醫院出現個人防具(PPE/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)短缺的情況。兩星期前,我們就在報章上看到醫院請巿民和建築公司捐贈N95口罩的呼籲,如:

這星期我外出到超巿買菜時,大街上只見到幾個路人,但已見到不只一個非亞裔人士戴著口罩,還要是 N95 — — 能夠住在大城巿中,並在大白天出門的,應該也是財政狀況比較好的中產階層。

到了這個時候,美國一般巿民是否使用口罩,已經再不是觀念問題,而是資源問題。誠然,在剛開始有外地引入案例時,叫高危人士戴口罩還有點作用。但如今社區爆發已發生,明知道許多受感染者都亳無病徵,買口罩又如此困難,尤其經常要外出的勞動階層,除非僱主為僱員提供口罩,否則他們哪裡負擔得起?(這階級問題,其實和香港的情況一樣。)

至於先前幾則提到華人戴口罩被襲擊的報導,這種族仇恨並沒有在芝加哥城巿中普遍出現 — — 據我觀察,最先在芝加哥城巿中戴口罩的,都是華人,但我並沒有聽聞過芝加哥有華人被襲的報導或個別例子。我在公司實施 work from home 政策前兩天,上班時亦戴著口罩,而這並沒有引起非亞裔同事任何特別反應(跟年半前不一樣)。

(至於其他地區的境況,我就不知道了。)

如今大家都開始認真執行 social distancing,外出時也不必怕碰上人群,戴口罩的作用相對減少。我們連絡了 Rush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的其中一位醫生,安排把早前以稍低價買下的 N95 口罩捐給醫院。(剛收到電郵通知我們:口罩已經送到 Rush 的 ER,總算鬆一口氣 — — 就怕運送途中出錯,去了 eBay。😂)

我的生活:採購食材

早在兩個多星期前,芝加哥就有餐廳只許外賣,不許堂食的禁令。在禁令實施前一天(March 15, 2020),我到家附近的 Wholefoods 一看,新鮮食物被搶購一空:

3月15日於Chicago City 其中一家 Wholefoods 超巿內攝。

但那是兩星期前的事了 — — 現在超巿又回到貨品充裕的狀態。

作為一個本身就可隨時在家中工作的IT人,我有選擇在 weekday 中午人流非常少的時間外出的自由。這個時段,大街上偶然會見到獨自在緩跑的人、帶狗出來散步的人、或者和我一樣正步向超巿的人。每次外出採購,我都會買足一星期十四餐(午餐+晚餐)的食材,盡可能使用 self-checkout 服務(時間緊絀,沒機會拍照)不麻煩店員,之後一星期不出門。

我沒有使用網上的食材遞送服務(如 Instacart、Amazon Fresh 等) — — 疫症爆後後,這些服務已供不應求,而且可以 work from home 本已是一種階級優勢,自己還能彈性分配工作時間,既然超巿就在步行可及距離,就把這服務 quota 留給更有需要的家庭,同時避免把外出感染的風險,轉嫁給近日為顧客疲於奔命的遞送員。

碰巧,今天就有 Instacart 員工因公司沒有提供保護裝備而計劃罷工的報導:

New York Times 也有一篇評論,指出美國的隔離措施曝露了階級不平等的問題:

我的生活:一日三餐

家中本來就有不少燕麥、穀類食品,早餐的內容跟往時沒多大改變。但往時外出上班,午餐都是在外解決。如今午餐、晚餐都要在家裡吃,怕很快就會厭倦了煮食,故計劃伙食時比以前多花了心思,並規律地在 Instagram 每天至少分享一餐的照片(此系列命名為「美旅廚房」 i.e. 暫居美國的旅者),保持煮得好、吃得好的動力。

沒想到「post 食物遺照呃 like」會有意外收穫 😍— — 有時候朋友會私訊/comment分享煮得更美味的方法,甚至與我交流他們的食譜/烹飪技巧。增進廚藝之餘,也跟一些許久沒談話的朋友重新連繫。

我的生活:保持足夠運動量

往時午飯時間和週末,我也會到公司附近的 climbing gym 和朋友一起攀岩或上瑜伽班。現在 gym 不得不關門,但 gym 裡的導師有在家裡 live stream yoga/fitness classes 並上載 Facebook page 與公眾分享(即使不是 gym 會員也可以收看喔):

我每天都跟他們做一小時運動,流一身汗,在家工作兩週至今,即使吃得很豐富,仍保持穩定體重。

早前 gym 給會員們發了電郵,請大家不要因疫情取消 membership,他們才可以繼續給員工發工資。我希望其他經濟狀況許可的會員,會像我一樣支持這 gym 營運下去。

美國的疫情

分享完生活點滴,回到疫情這個主題,我得說現在的情況的確令人擔憂 — — 美國的醫療服務昂貴,眾所周知,要不是有嚴重病徵,也不會到醫院檢測吧。故美國實際上的感染人數,肯定比確診人數至少多好幾倍,而以上提到的階級分工的問題,再加上病毒潛伏期長的特徵,要杜絕病毒傳播,幾乎不可能,故不同大學醫院的呼籲,已不再是要「confine the virus」,而是希望大家聯手「Flatten the curve」:

接下來,經濟大蕭條和高企的失業率是無可避免的了,但願在這艱難的時刻,社會中不同階層的人能夠互相幫助,一起渡過難關。

--

--

Clare Huang

Data Scientist | Climate Scientist | Musician | Writer | 現居美國的香港人 | 想為曾經存在過的留下一點痕跡。 | Tech Blog: csyhuang.github.io.